仲恺文化 |学术研究③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何香凝思想研究》
一字一句的斟酌
无时无刻的思索
《何香凝思想研究》的问世
让我们走近这位奇女子的生活
了解其非同一般的人生历程
与真善美的性格气度
关于本书的出品,有一件小趣事:本书作者、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蔡瑞燕教授向我们讲述,她于2001年5月8日到纪念馆工作,在2011年5月8日到任10周年的清早,便接到了首任馆长蒙光励先生的电话:“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你的那把‘剑'磨得怎么样了?”这份饱含关心的“压力”,最终作为一种外在的助推,帮助她把“写一本关于何香凝先生的著作”这种内心的强烈要求,转化为现实。于是,她从2012年12月开始动笔,至2014年5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毫无疑问,何香凝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女性之一,她早年与丈夫一起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的美术家。她晚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世界上大凡伟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追求真善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不断地给他前进勇气的就是真善美,他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何香凝的一生,近一个世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却始终不改求“真”的政治理想、求“善”的高尚情操和求“美”的个人修养。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投入到推翻清王朝的伟大革命运动中,追随孙中山为反对军阀进行护国、护法运动,在孙中山、廖仲恺晚年思想实现新飞跃,制定和实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大政策过程中,她均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在孙中山、廖仲恺两位巨星陨落后,她没有倦怠,不曾退缩,多次的磨难锻造强化了她本就坚韧的性格。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非常愉快地感受到,从追随孙中山以来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老当益壮,“人生又从七十开始”,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侨务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政务工作,成为新中国侨务政策和事业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华侨慈母”。何香凝始终坚守理想,不断向前,成为追求真理、探索真理、践行真理的智者。
为实现她的革命理想,何香凝一直坚持以“民国十三年党员”的立场,胸怀大爱,以扶弱济困的仁者情怀,组织领导妇女运动、贫病儿童救助、战地救护、慰劳和慈善募捐,救助身处水深火热、深陷战火之中的前线将士及其遗族。从同盟会时期为革命需要“夫人学婢女”开始,她怀着中国传统儒家人本主义的济世情怀,不断地依靠自己的道德行动,把劳苦大众冷暖悲苦放在心上,关怀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成就了一首首慈爱关怀、大爱无痕的赞歌,表现出她“仁者”爱人的形象。
美术是她的革命武器和工具,当爱好艺术、颇有绘画天赋的何香凝,沉浸在绘画艺术创作之中,并以绘画作为她斗争的武器、表达她的内心感受时,绘画也成为了重要的生命存在方式。在她的创作活动和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她“形而下”的济世情怀,她用自己的画笔革命、谋生、救济、扶伤、办学,她大半的时间作画、赶画,都是为了募捐;又可以看出作为“形而上”的精神存在,她用猛虎吼狮、傲雪寒梅、松竹菊等绘画题材,表达自己强硬不妥协的个性,以非常决绝的态度捍卫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见情见性,成就了大量的传世画作精品,亦成就了著名美术家的名号,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的使者。
正如美学家李泽厚所说:“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这里才有了真正的渗透、交融与一致。理性才能积淀在感性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也就是美。”该书在真实地呈现和描述何香凝真善美思想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价她在革命、慈善、艺术领域的贡献,以及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关系,并对她的思想体系进行概括和提炼,得出何香凝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思想就是真善美融于一体这个结论。
全书分成上、中、下三篇,细致阐述何香凝先生真、善、美的思想内涵及其辩证关系。阐明何香凝先生是怎样由一个叛逆、性格刚强的少女成长为一位伟大女性、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艺术家的过程,给后人留下了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
时代的重任
当仁不让
这位奇女子
注定谱写非同凡响的人生篇章
今天的学术研究就介绍到这里
有兴趣的小伙伴
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何香凝思想研究》哦
海珠校区:五楼-外文图书阅览室-K827786
白云校区:二楼-社会科学书库-K827786
下期再见啦
(图文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往期回顾: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① 《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书评仲恺文化 | 带你尽览仲园的90年芳华——学术研究②
文字:仲恺文化研究所 肖莉
图片: 新媒体工作室 邹颖棋 吴嘉瑜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赵燕琼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邝健睿